1. <acronym id="s5ro9"><strong id="s5ro9"><address id="s5ro9"></address></strong></acronym>

    <td id="s5ro9"><del id="s5ro9"></del></td>
    <pre id="s5ro9"></pre> <pre id="s5ro9"><del id="s5ro9"><xmp id="s5ro9"></xmp></del></pre><p id="s5ro9"></p>
    <big id="s5ro9"></big>

    1. 歡迎瀏覽陜西省地質調查院網站!
      欧美伊人久久综合一区二区_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电影_欧美亚洲国产专区护士在线

      1. <acronym id="s5ro9"><strong id="s5ro9"><address id="s5ro9"></address></strong></acronym>

        <td id="s5ro9"><del id="s5ro9"></del></td>
        <pre id="s5ro9"></pre> <pre id="s5ro9"><del id="s5ro9"><xmp id="s5ro9"></xmp></del></pre><p id="s5ro9"></p>
        <big id="s5ro9"></big>

        1. 地質文化
          地學萬花筒
          地學科普
          地質遺跡
          文化天地
          在線調查
          • 您最喜歡的省內地質遺跡是哪個?
          陜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陜西嵐皋南宮山國家地質公園
          翠華山山崩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
          耀州照金丹霞地質公園
          地質遺跡
          當前位置:首頁 > 地質文化 > 地質遺跡
          盤點那些經盤古之手劃出的“大地和弦”地質奇觀
          來源: 忠言慧語 | 作者:張忠慧 | 時間:2022-01-14 16:59:13 | 人氣:

                中華大地地域構造復雜,地質遺跡豐富,地貌類型多樣,奇山秀水更是數不勝數,地質公園這顆孕育在中華旅游沃土上的種子,經過了二十年的播種、發芽,正在茁壯成長,并且正在與中華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相互融合,成為旅游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路徑。

                下面這段文字就是對中華大地自然文化相互融合的總結:“行走萬里讀書萬卷,中華文明自然情緣。大美新疆盆山爭美,滔滔黃河華夏搖籃,黃土高坡風土人情,白山黑水門戶大連。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橫掃歐亞穩坐陰山。齊魯大地燕趙兒女,風流倜儻氣度翩翩,泰山絕頂一覽山小,八仙神通蓬萊盡顯。長江留情錢塘潮涌,滬寧蘇杭天堂人間,江浙閩贛上海領英,推動科技各有秋千。廣深雷瓊望斷華南,業似丹霞情如火山。長沙武漢中南明珠,瀟湘云雨江漢楚天。石林峰林溶洞天坑,天府成渝云貴情遷。雅魯藏布冰雪雕塑,青藏高原天路相連。最是留戀還是中原,晉陜美景牽手豫皖。中華脊梁秦祁昆侖,伏牛太行拱衛嵩山。祖國風貌南北大別,愛我福祉保護資源。地質公園科學明燈,山脈水脈文脈相傳。”

                但是,當你看到神奇秀雅的自然景觀,也能夠感受到這些美麗景觀背后所蘊含的厚重的文化內涵,但是,卻不知道為什么會“自古造化鐘神秀”,那將是何其遺憾的一件事,而當你知道了他們的背景和成因后,那將又是多么美妙的一種體驗。這就是地學科普的意義所在——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     

                下面,我們將從祖國眾多名山大川中選擇一些以反映地殼運動為特色的典型山川進行科學解讀。

          一、武陵山的侏羅山式褶皺“和弦”

                所謂的“侏羅山式褶皺”又稱過渡型褶皺,其代表性構造是隔檔式與隔槽式褶皺。隔檔式褶皺由一系列平行褶皺組成,其特征是背斜緊閉,發育完整,而向斜則平緩開闊。隔槽式褶皺與前者相反,特征是向斜緊閉且發育完整,而背斜則平緩開闊,常呈箱狀。這兩類褶皺尤其是隔檔式褶皺在歐洲侏羅山非常發育,研究較早,故稱侏羅山式褶皺。關于其成因,現在多數人認為是沉積蓋層沿剛性基底上的軟弱層滑脫變形或薄皮式滑脫的結果。

                武陵山是指鄂渝交界處的山系,東起湖南張家界,西至重慶華鎣山,橫穿湖北恩施地區,大致以齊岳山為界,東部湖北和湖南部分為隔槽式褶皺,背斜寬緩,向斜緊密;西部重慶部分為隔擋式褶皺,向斜寬緩、背斜緊密(圖1、圖2)。由此構成了中國罕見的“侏羅山”式褶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喀斯特(天坑、溶洞、洼地)和砂巖地貌。

          二、大巴山的巴山弧“和弦”

                兒時認識的大巴山來自于唐代著名詩人李商隱的《夜雨寄北》這首詩:“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說巴山夜雨時。”這首詩表達的意思有兩個,一是指客居異地時,恰逢夜雨纏綿的孤獨寂寞情景;二是說明了大巴山地區降雨量的豐富。今天的“巴山夜雨”已經成為大巴山的品牌。大巴山是指川陜鄂交界處的山系,從下面這張圖上我們可以看到大巴山巖石構成的優美弧線,它是地殼運動創造的奇跡(圖6)。

                神奇的印度板塊和歐亞板塊的碰撞,不僅造就了雄偉的喜馬拉雅山和橫斷山脈,還造就了遠在川陜鄂交界處的“巴山弧”奇觀。從圖上我們不難看出,神奇的大巴山就像一座仰臥的盤古大帝,頭枕米倉,腳踏荊襄(圖7)。

          三、新疆努爾加大峽谷色彩斑斕的傾伏背斜“和弦”

                大概是距今260萬年以前,盤古大神一不小心失手打翻了他的調色盤,將濃彩重墨潑灑在天山北麓這片土地上,形成了努爾加峽谷千姿百態、色彩斑斕的奇異景象(圖8)

                努爾加大峽谷位于新疆昌吉市西南35公里處的天山北麓,距離烏魯木齊市約60公里,峽谷呈南北走向,峽谷中布滿了奇峰險壁、怪峽險溝,三屯河水從谷底奔涌而過,匯入末端的努爾加水庫。在這里沖刷出千溝萬壑,溝壑間裸露的五彩斑斕的砂礫巖體構成了這片山地的主色調。

                努爾加大峽谷是一個由傾伏背斜打造的地質奇觀(圖9),背斜的核部是侏羅紀-白堊紀,兩翼為白堊紀-古近紀-新近紀,巖性主要為泥巖、粉砂巖、砂巖和礫巖,顏色有紅色、棕紅色、紫色、紫褐色、褐色、黃綠色、綠色等色調。從圖9我們可以看出,背斜的核部是白堊紀深紅、磚紅色砂礫巖和粗砂巖,兩翼為古近紀灰綠色、綠色砂巖和礫巖。二者的完美搭配,組合成獨具特色的錦繡畫卷(圖10)。

                無論是夏季還是冬天,努爾加大峽谷總是以美的姿態呈現在我們眼前。炎熱的夏季,陽光照的山體通紅,努爾加的色彩在光的照耀下更加絢麗;寒冷的冬季,一層白雪覆蓋著山體,寂靜空靈的山谷如同披上了一層白紗,努爾加那彩色的肌膚若隱若現,頓時增添了幾分神秘。閑暇之時,請放下工作中的繁忙與生活中的壓力,來到這個神秘的世界,與藍天耳語,與峽谷訴說,遠離紛擾感受一下難得的安逸。

          四、甘肅張掖七彩山的彩色丘陵“和弦”

                彩色丘陵(簡稱“彩丘”)是地貌學名詞。以往常將其與丹霞地貌或雅丹地貌混淆,現多認為屬于多種因素形成的丘陵狀雜色巖石地貌,是獨立的地貌。彩色丘陵的概念也有兩個層面的含義:一是有丘陵狀的形態;二是巖層呈現出豐富的色彩。張掖七彩山是其中的典范。

                張掖彩丘主要發育在白堊系褐紅色泥巖夾黃色、黃綠色、藍灰色、灰白色、淺紅色的泥巖、頁巖及粉砂巖等雜色巖石上,巖石形成于距今已有7000多萬年內陸盆地的河流或湖泊環境中,其組成呈現出一定的規律性,盆地邊緣往往堆積著巨厚的洪積相混雜泥礫,往盆地中心則漸變為洪、沖擊礫巖,沙礫巖,砂巖與河、湖積細沙,粉砂巖或泥質巖,從盆地邊緣往中心,形成的沉積巖硬度會越來越小。

                形成彩丘地貌的巖石雖然已經有了7000多萬年,由于在后期的壓實成巖較弱,非常容易風化。但是,構成彩丘的地層往往受到地殼運動的影響較大,發生了強烈的褶皺,變形嚴重,巖層大多沒有保持水平或近水平的狀態,多為陡傾斜產出,傾斜的巖層被風化、流水和風沙等侵蝕后,形成的丘陵表面就可以看到隨地形起伏的彩色花紋,遠遠望去,就像被盤古大神的手劃過一樣,形成了極為壯觀的“大地琴弦”(圖11)。      它與丹霞地貌的根本區別在于(圖12、圖13):丹霞地貌發育在相對堅硬的礫巖、砂礫巖和砂巖的紅層地區,其地貌形態表現為“頂平、身陡、麓坡”的特點;而構成彩丘地貌的巖石主要為粉砂巖和泥質巖,相對較軟,地貌上就沒有丹崖赤壁,呈丘陵狀產出。

          五、新疆吐魯番的火焰山“和弦”

                吐魯番火焰山位于新疆吐魯番市東北10公里處,東西走向,長98公里,寬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圖14)?;鹧嫔绞侨珖顭岬牡胤?,山體呈赤褐色,每當盛夏,在烈日灼曬下,熾熱氣流滾滾上升,赭紅色的山體就像烈火在燃燒,形成了火焰山獨特的自然面貌,加上《西游記》中有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撲滅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聞名天下。

                火焰山國家地質公園的規劃面積為290平方公里,公園內擁有以火焰山為代表的地貌及泉類、水體類地質遺跡景觀,同時擁有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坎兒井等人文景觀(圖15),具有特殊的學術價值、科研價值和科普教育價值,是開展地學旅游的絕佳之地。

                雖然這里夏季地表最高溫度超過70攝氏度,被稱為中國“熱極”,它的表面寸草不生,但由于地殼運動產生的斷裂與河水切割,在山腹中留下許多溝谷,主要有桃兒溝、木頭溝、吐峪溝、連木沁溝、蘇伯溝等,而這些溝谷中卻是綠蔭蔽日,風景秀麗,流水潺潺,瓜果飄香,是火洲中的"花果塢",著名的葡萄溝就在這里。

                吐魯番地區引譽中外,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顆絢麗明珠。人類的三大文明在這里融匯,曾演出一幕幕扣人心弦,驚心動魄的歷史劇。歷來受世人關注。據考古發掘和古籍文獻揭示,早在六七千年前,吐魯番盆地就有了人類活動,并已經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

                原始社會的吐魯番人已經學會打磨和使用細葉石器及石矛、石刀,還會用穿孔的小礫石作裝飾,并能制造彩繪陶器。人類生活確切無疑的在吐魯番盆地展開了。距今約3000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游牧的人們逐漸定居下來,生產方式也從以采集、狩獵為主向農業為主轉變(坎兒井圖16)。據記載,吐魯番盆地的土著是姑師人,他們早在 2200年前就進入了文明社會,建立了自己的國家,人口有兩萬之眾。

          六、河南汝州和登峰之間箕山的單面山“和弦”

                位于河南登封、汝州、禹州之間的箕山山脈,是一系列由斷層隔開的單面山組成。在衛星地圖上(圖17),表現得十分明顯,就像盤古之手劃出的“大地和弦”。

          七、河南登峰太室山的復式褶皺“和弦”

                太室如臥虎。位于登封市北部的太室山,是一座復式背斜形成的復式褶皺山(圖18),山體崖壁斷面上的褶皺紋理清晰可見,就象一只猛虎臥伏在中原腹地。

          八、河南登峰少室山的復式褶皺“和弦”

                少室挺立如蓮花。位于登封市西部的少室山,山腳下就是千古名剎少林寺,又稱“九峰蓮花山”。最典型的是少室石林,一簇簇白色巖柱(圖19),在藍天白云的映托下,感到無比的純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