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acronym id="s5ro9"><strong id="s5ro9"><address id="s5ro9"></address></strong></acronym>

    <td id="s5ro9"><del id="s5ro9"></del></td>
    <pre id="s5ro9"></pre> <pre id="s5ro9"><del id="s5ro9"><xmp id="s5ro9"></xmp></del></pre><p id="s5ro9"></p>
    <big id="s5ro9"></big>

    1. 歡迎瀏覽陜西省地質調查院網站!
      欧美伊人久久综合一区二区_久久国产一区二区三区_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喊电影_欧美亚洲国产专区护士在线

      1. <acronym id="s5ro9"><strong id="s5ro9"><address id="s5ro9"></address></strong></acronym>

        <td id="s5ro9"><del id="s5ro9"></del></td>
        <pre id="s5ro9"></pre> <pre id="s5ro9"><del id="s5ro9"><xmp id="s5ro9"></xmp></del></pre><p id="s5ro9"></p>
        <big id="s5ro9"></big>

        1. 業務進展
          礦產地質
          環境地質
          基礎地質
          生態地質
          災害地質
          能源地質
          城市地質
          自然資源調查
          國土空間規劃
          在線調查
          • 您最喜歡的省內地質遺跡是哪個?
          陜西洛川黃土國家地質公園
          陜西嵐皋南宮山國家地質公園
          翠華山山崩國家地質公園
          黃河壺口瀑布國家地質公園
          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
          耀州照金丹霞地質公園
          災害地質
          當前位置:首頁 > 業務進展 > 災害地質
          自然資源部礦山地質災害成災機理與防控重點實驗室召開工作推進會
          來源: 三秦地質 | 作者:鄭苗苗 仵撥云 劉錚瑤 | 時間:2021-09-06 10:10:13 | 人氣:

            日前,自然資源部辦公廳公布了重點實驗室建設名單,依托陜西省地質調查院成立的“礦山地質災害成災機理與防控重點實驗室”正式納入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名單,這是實驗室試運行4年以來取得的重大突破。

            為進一步建實建強實驗室,部署今后的重點工作,9月1日,自然資源部礦山地質災害成災機理與防控重點實驗室工作推進會在西安召開。中國地質調查局西安地質調查中心主任李志忠,陜西省自然資源廳科技發展與對外合作處處長趙雪紅,陜西省地質調查院黨委書記、實驗室主任洪增林,陜西省地質調查院院長、實驗室理事長王秉琦,長安大學副校長范文,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副主任聶洪峰,中國冶金地質總局西北總局副局長王猛,省地質調查院副院長黃建軍、實驗室執行主任寧奎斌,院副總工程師,相關處室、直屬單位負責人,實驗室研究人員參加會議?! ?img alt="" src="/upload/ebacf0cb-ced0-4327-bf5b-7ebf1cd746b9/20210906/2021090624.473048225121225.jpg" style="display:block; height:333px; margin-left:auto; margin-right:auto; width:500px" />  中國工程院院士、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武強特向會議發來賀信。武強院士祝賀實驗室成功納入自然資源部重點實驗室建設名單。他表示,實驗室批準建設意義重大,各共建單位要密切合作,確保實驗室高效運行。一是要加強礦山地質災害基礎理論研究;二是要加強礦山環境動態監測預警工作;三是要加強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礦山環境信息平臺研發;四是要加強礦山地質災害與環境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標準制訂;五是要籌建重點實驗室的對外開放基金,逐漸擴大實驗室的對外影響力。李志忠和趙雪紅分別在講話中充分肯定了實驗室近年來取得的優異成果,并對實驗室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會議聽取了實驗室五年建設規劃、開放課題設置、國家和省部級自然科學基金申報計劃、獎項申報計劃和重大科研項目申報計劃。實驗室共建單位長安大學、中國自然資源航空物探遙感中心、中國冶金地質總局西北局分別就落實五年發展規劃進行了交流發言。各家暢所欲言,為實驗室建設獻計獻策。

            會議形成以下共識。一是統籌資源,合力攻堅。各共建單位要凝心聚力、夯實責任,發揮各自優勢,集中攻關,解決本領域卡脖子技術難題。二是創新驅動,加快發展。要立足陜西,放眼全國,緊盯礦山地質災害成災機理與防控科研領域國際前沿開展科學研究。完善溝通協作和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不斷激活實驗室創新動能。三是聚焦問題、服務民生。堅持以問題為導向,通過產學研用緊密結合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為礦山地質災害防治、礦區生態修復治理、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等提供堅實的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撐,切實把實驗室的技術優勢轉化為服務社會、保障民生的現實生產力。

            會議部署了今后的重點工作。一是對照實驗室建設方案,科學規劃五年重點工作和發展目標,實現“三年通過自然資源部考核”,五年建成國內一流重點實驗室目標。二是做好科研項目,形成一批高質量科研成果。重點研究高強度礦產資源開采誘發地質災害形成機理和致災機理,破解陜西境內黃土溝壑區、秦巴山區礦山地質災害形成機理難題。研發礦山地質災害防災減災、監測預警技術,礦山生態地質環境治理和修復技術,開展衛星遙感、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在礦山地質災害隱患識別、地質環境監測中的應用技術研發工作。三是加強合作交流,完善科研項目合作人才培養交流機制。依托平臺和共建單位高度重視實驗室建設,在項目立項、基金申報、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合作交流,加大合作力度,培養一批優秀的科研人才。四是完善制度體系,以制度建設促進實驗室健康發展。修訂現行的規章制度,加大科技成果轉化力度,激發科研人員干事創業積極性。五是發揮平臺作用,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實驗室要瞄準陜西省生態文明建設要求,緊盯礦山地質災害防治、礦山生態修復和礦山地質環境監測工作需求,聚焦秦嶺生態保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平臺作用,集中科技人才團隊,實施一批好項目,干出一批好成果,深化研究內容,提升科技含量,為政府決策和管理提供技術支撐,為陜西省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技術服務,促進陜西地質調查事業高質量發展。